《禅者的初心》是日本禅师铃木俊隆坐禅时的演讲辑录,由其弟子整理成书,阐述了禅修正确的练习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理解,旨在引导读者通过禅修认识自我、体悟原初本性、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铃木俊隆从坐禅时的正确姿势、呼吸时的心念专注、打坐时的心绪波动等日常生活情境切入,延展到事物本真、存在本质、原初本性、无上禅境等的微妙感知,
本教材编写旨在阐释现代药剂学的理论和技术,全书共18章,分别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药剂学基础知识、第三章液体制剂、第四章灭菌与灭菌制剂、第五章固体制剂、第六章半固体制剂、第七章经皮给药制剂、第八章鼻腔给药制剂、第九章肺部吸入制剂、第十章直肠给药制剂、第十一章阴道给药制剂、第十二章缓释控释制剂、第十三章靶向制剂、第十四章现
本书将国内遗存的元代景教叙利亚文碑铭转写、翻译,使之成为便于学界参考使用的基本资料的结集。原于2008年由我社出版,社会反响良好,并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已出版了法文版。本次重新出版,作者又新增了增订版说明、代序、第一章附录《海外中国景教研究简述》、第六章《内蒙古发现的十字莲花铜镜图像考》、第九章《中亚七河地区的景教信
本书尝试追索明末清初第一代天主教徒奉教的因缘、心态与历程,并析究他们如何运用其人际网络以扩张西学、西教的影响力,以及在面对异文明碰撞所产生的揉合与冲突时究竟如何自处。至于书名,乃以两头蛇作为譬喻,来形容这些夹在中西两大传统之间“首鼠两端”的奉教人士。又因天主教的入华只是近代欧洲海权扩张中的一支插曲,故书中亦努力将触角延
本书是日本东洋史界中国佛教史研究的名作。全书由前编宋代佛教社会史研究和后编敦煌佛教教团研究两大部分构成。前编是本书重心所在,聚焦于两宋政府以度牒官卖制度为核心的佛教管理政策之变迁,深入考察了这些政策在国家财政、宗教管理、佛教教团乃至地域社会、秘密宗教等诸多层面造成的长远影响,揭示出宋代佛教在中国宗教史和社会史上的独特地
纯洁派是法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中世纪异端教派,其历史在法国中世纪史中长期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位置。
本书以葛兆光教授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23年“年度荣誉讲座”为基础,经过增补、修订而成。四讲分别聚焦中古宗教研究的历史语境,文化史的背阴面,新史料、新问题与学术“预流”,以及中国历史上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对若干学界前辈宗教史研究的回顾,对古代中国宗教史上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探索与提
本书将唐五代敦煌佛寺教育置于佛寺教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通过对敦煌史料细致的挖掘、整理和探讨,结合相关传世文献的记载,从历史背景、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材体系、师资状况、学生构成、社会功能、历史影响等诸多方面
为了解决现有赞德逻辑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本书力图探索一种能够兼顾论证模式(或逻辑形式)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路径。通过采取广义论证的理论框架,本书实施了一种基于主位视角的内部化研究。首先,通过考察赞德部落的社会与文化,本书着重解释了巫术、神谕和魔法这三种超感知信仰如何渗透于阿赞德人的归因解释、日常行为和以司法审判为代表的制
本书讨论了佛陀的(原始佛教的)、南传上座部的、说一切有部的、经量部的、大乘空宗的、大乘有宗的认识发生论及其核心的认识观念。作为最重要的印度佛教宗派的认识理论,佛教认识论服务于解脱论。佛教的解脱论是要解决人生由苦向乐的实践问题,认识论则致力于揭示现实世间为什么是苦的同时也是假的。佛教的认识论与解脱论有不可分离的关系。